大众观点
马尔堡大学(Philipps-Universität Marburg)是一所位于德国黑森州马尔堡的大学,1527年由黑森伯国领地伯爵腓力一世创办,是德国著名的中世纪大学城,也是世界上第二所新教大学,距离德国法兰克福100公里。
截至2020年,马尔堡大学共有11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,13位校友获得莱布尼茨奖,96位科学家入选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。
近日,在马尔堡大学即将迎来建校500周年之际,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设计。校方表示,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,大学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定位,并以面向未来的方式进行发展。在此背景下,学校决定原有的大学印章将不再作为官方标识,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设计的文字图形标识系统。
此次视觉形象更新,打破了大学20年前启用的传统标识系统。大学方面解释称,数字化与全球化趋势已深入学术与教学领域,原有的视觉形象已难以适应各种应用场景,尤其是在数字演示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力不足。
因此,大学于2023年公开招标设计任务,并最终与来自基尔的设计公司 Amatik 合作完成了新形象的设计。
全新的设并非完全摒弃传统印章,而是在保留印章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现代化重绘。大学官方LOGO中,传统印章中的「腓力头像1」被提取出来变为主视觉图形,与「Universität Marburg」文字并列组成全新标识。
字体也由原来的Profile Pro更换为更为现代、国际通用的Noto Sans。尽管大学正式名称「Philipps-Universität Marburg」仍然保留,但在LOGO中省略了「Philipps」一词,旨在提升国际辨识度,同时增加了英文版「Marburg University」。
色彩方面,马尔堡大学继续保留代表性色彩蓝色,但色调有所调整为更明亮、更饱和的蓝色。接下来几个月,该设计系统将逐步应用于校内外各类媒体,强化马尔堡大学的品牌一致性与可识别度。
尽管新标识系统被认为在技术层面上更为灵活、适配现代传播媒介,但评论人士对其表达效果提出质疑。
有评论指出,腓力头像的简化版更像一个图标,而非足以代表五百年学术传统的象征。一些人担心,这种过于简洁化的表达方式,可能削弱了大学应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辨识度,使其形象更趋向于普通应用型院校,而非一所历史悠久、享誉国际的高等学府。
评论还指出,大学放弃使用印章作为LOGO的一个理由,是认为传统印章因细节过多不适合数字平台。然而在今天高清设备普及的环境下,这一理由显得站不住脚。像海德堡大学、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,依然在数字媒体中广泛使用复杂而精致的历史印章,只要在技术上进行适当优化,细节丰富的标志完全可以清晰呈现。
此外,还有观点指出,LOGO的识别性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「简洁」。视觉记忆的形成,还与整体设计风格、颜色搭配、图形特征以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。简化过度反而容易导致丧失独特性,失去与品牌本质之间的连接。就像维基百科复杂的地球拼图标识,虽然不容易手绘,但依然深植人心。
如今不少机构都在追求几何图形构成的极简设计,如四分之一圆、半圆等基础元素。但这类设计风格容易导致“视觉同质化”问题。在马尔堡大学此次采用的设计模式中,圈形几何也成为主要视觉元素,但类似手法已被多个大学或媒体机构使用,品牌识别度可能因此受限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全球设计界正在逐渐回归更具视觉层次和真实感的风格,譬如带有光泽质感、3D立体感的「拟物风」正在复兴(如苹果最新iOS图标样式),这一趋势也暗示了一个信息。即在信息传播高度复杂的时代,简洁并不总是最优的解决方案。